学生记者 孙安妮 苏涵,特教幼教师范学院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2015一 2016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省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毕业生;心铃学会、书知道·阅读社发起人之一。 4月的一个午后,记者见到苏涵的时候,安顺校区17℃,微风渐渐,阳光和煦。她正从图书馆里出来,长发扎起成柔顺的马尾,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穿暖色系的大衣。远远的招手,小步的跑过来,马尾在空中小幅度的左右摇摆。在一家位于学校对面的店,她点了一杯咖啡和一杯牛奶,左手抚着杯身,右手画圈慢慢转动着吸管背对着墙面。若梦为马亦需你执鞭而行 结束高压政策下的高中生活,大学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拥有更为充裕的时间,更为自由的空间,更多的机遇和选择。曾被圈养在温室里的马突然被卸了缰绳释放入草原,面对的是无限可能。起初的体验的确新鲜,但这种短暂的新鲜感一过,在美好期望和不完满现实的撞击下,难免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所以有的学子甚至表示:大学第一年是荒废的,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该做什么,整日浑浑噩噩的渡过。 对于这些心理上的困惑,苏涵则十分坦然地表示:“其实刚入大学大家都会不适应的问题,缺少方向。可是你也必须要去解决,所以我尝试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学校生活上来,比如,参加什么样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是否进入学生会选择什么样的部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应当坐以待毙,而是应当主动出击。这是她的选择。“所以我主动请求担任班级的团支书,协助班长做好班级里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帮助辅导员老师分担一部分压力,虽然很多时候累一点儿,但我心里还是挺充实的。”说到这儿,苏涵的眼睛里露出一份笑意,她又进一步说道:“我们的导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一起共渡难关一起成长的,我们在相处中不断学习并且不断地完善自己,所以我还有我们班的同学与导员的感情都非常的深厚。”谈起自己的导师,苏涵有很大感触:她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上还有学生会的工作上,她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她对于我来说亦师亦友,我们平时沟通的很多,私下里关系也很好,常常一起吃饭。我觉得她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导师或者说是心灵导师,因为比起死板的命令式的教条,她更注重与我们之前平等的沟通。她很善于运用语言去激励和引导我们,她拥有很强烈的人格魅力,令人尊重又令人信服,和她待在一起非常舒服。可惜的是后来她被调去了主校区,虽然我们并不是常联系,但是我们心中都惦念着彼此。”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无用,无功利之用。成长不是一个人的强大,它是以这个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团体的盛宴。个人强大的感召力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身边的人,离得越近越受影响。“大概就是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吧,明明不常联系,看看周围却又无处不在。”苏涵笑了笑,如是说道。于血泪浇灌中长出的芽 万事开头难。学生会的工作几乎塞满了她的时间,“我很少和朋友们出去聚会,除了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心扑在学生会的工作上。我们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想要发展就需要自己去创造机会。”自古乱世出英雄,不是英雄扎堆盛产而是因为动乱中有无限的机遇,目光敏锐抓住机遇者才可能拼得一席之地。“没有先例可循,只有靠我们自己,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我们内部,从大一到大四都十分团结,学生会是我十分珍惜的地方,它就像一个温暖的家,把我们每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是家人。并且我的朋友、舍友们都非常支持我,她们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 谈起在学生会建树,她说:“我们曾经前前后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去准备高校的招聘会,为了给毕业生一个就业的平台。”她是校园招聘会的首创者之一,发布广告、联系企业、确认企业实际情况择优去劣、展板设计、场所布置,后期回访(就业率调查、就业生反馈和企业满意度调查),事无巨细反复确认,最后将整场策划活动如何推行人员场所等等问题写成一份详尽的报告。“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因为我见过比自己更为谨慎负责的人,十一点多一切确认无误还是会自己再从头确认。”招聘会已经连续举行了三季了,如今也到了她进入招聘会寻找工作的时候了,谈起此事苏涵说道:“其实我们当时做的仍然不够,但是现在学弟学妹们把它完善的很好。看着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平台慢慢壮大,我的感情十分复杂,既欣慰又难过。” 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四年磨砺改变的过程虽然漫长曲折却也不负所望,“这也算是我性格的一个转变,接触的人越多,我越坦然。对于我来说,沟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沟通是对人的锻炼,它让你不断的扩宽眼界也不断审视自己。借助别人的肩膀看世界很有意义。”选择命运是万千可能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选择。小到今天吃点什么,大到做出对你这一生起关键作用的抉择。”在考研和工作两条路面前,苏涵选择了工作,她说自己之所以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身为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在这个专业里钢琴舞蹈歌唱都是必须要学习的,而这些对我来说都很有吸引力,虽然我可能不会把它们学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她说自己今年有意向考下钢琴十级的证书。 漫长曲折的人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段漫长时间的消磨中,失去了对生活的热切向往,令人欣慰的是总有人保持着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和难得的童真。 谈起学前教育,苏涵说“我喜欢和孩子相处,喜欢他们那种纯粹而真挚的感情,明丽而纯真的笑容,他们的感情表达得十分直白且动人,和他们在一起有一种非常舒适美好的氛围,我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我非常喜欢看绘本,像是《大卫不可以》,用有趣的图片少量的语言以孩子的视角看看待世界,这对启发孩子很有意义。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苏涵说,自己从小到大的愿望就是能当一名老师,“我希望自己能帮助那些落入迷途的孩子让他们走上正轨,哪怕只有一个。”在她看来,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从心底去担当这份责任。有鲲鹏之志可听花开之音 对于未来的期望,她想拥有生活中的小确幸,可能生活粗糙无味,但也要活出自己的味道。读书、健身、旅行,是揉杂在生活里的不可割舍的乐趣。至于爱情,“我始终相信美好的事物终究会到来,找到合适的人过合适的生活,才起一种完满。”她说四年大学最重要的是要走出去,勇敢的去与他人与社会沟通交流,只有尝试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高贵的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这也是她信奉的一句话,也希望可以以此来鼓励学弟学妹们。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去做吧,烟雾迷瘴不过暂时的遮掩,珠穆朗玛亦有顶峰,无尽深海自有尽头。对着梦想风雨兼程,别被路上的嘲讽质疑绊住了脚,那饱经风霜的乐趣也只有身在其中的自己会才明了。“毕业那天想看到什么样的自己要笑着才可以!” 无论你是大一还是大四,未来的每一秒都是新的开始,我们不曾老去,欢送青春,只为迎来更美好的自己,前路或许茫茫不见踪迹,或许你踟蹰不决心怀忧虑,但是你依旧要坚定的迈出一步,这些年风风雨雨,不也一样珍贵无比。你应当相信,未来的你会遇到更好的自己。(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06-30王璐,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013级1班学生,中共党员,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人生是一种修行,需要走过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才能到达路的尽头,收获真正的智慧。置身于班集体中,王璐不仅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更是将同学们的利益放在内心制高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璐是一个乐观积极的姑娘,交谈中她那如向日葵般温暖地微笑无时无刻不挂在嘴角。面对诸多的荣誉,王璐显得很淡然,从她的眉宇间看不到半分张扬。几十分钟的采访中,她提到最多的就是,“其实我跟大家都是一样的”。 谈及大学四年的成长经历,王璐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是在大一时,作为弘德书院社会实践部的部长首次参与活动的规划与举办。世上所有的收获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天空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出现绚丽的彩虹。王璐的成长之路也并非只有坦途,对于一个大一新生来说,一切都是零基础的,“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整个人都是手忙脚乱的状态。”活动举办期间,忧虑与压力甚至让她辗转反侧,眼圈也愈发黑了。后来在学长学姐的悉心指导下,她开始慢慢整理思绪,冷静下来,慢慢一步一步来指导活动。在活动结束以后,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留在心底更多的不是喜悦,而是压力释放后的轻松与慢慢积聚的自信。 “刚开始需要我自己去规划活动时,我的心里真的很忐忑,生怕自己做不好让老师和同学失望。还好,最后我做到了。最让我开心的是如今我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了。”说这话时,她笑得很灿烂,是一次次的挫折让她褪去了曾经的青涩,由“初出茅庐”变成了“识途老马”,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积累了经验,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石。 面对曾经的棘手与苦涩,王璐不曾有半分抱怨,反而更多的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辅导员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学长学姐的善意提醒,无不被她提及。她认为自己今天的成长和荣誉与大家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绩。 栉风沐雨见肝胆 砥砺奋进续华章 学霸总有一些特别的学习方法,“上课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只要抓住了上课时老师讲的重点,并不需要再去花费课下太多的时间。其实我玩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少,在我看来,劳逸结合才是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我非常喜欢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主动去帮助别人解答不懂的问题,因为你会发现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会获得许多新颖的思路,而这种思路也许在考试的时候正好能用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便是对王璐学习方式最好的形容了。 当谈及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感受时,王璐害羞地笑了笑,随后说道:“说实在的,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没有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当品尝过成功的喜悦后,下一次会想要努力做得更好。”辉煌属于过去,奋斗成就将来。从踏入大学校门以来,她一直踏实诚恳、勤奋努力,王璐目前在准备选调生的考试,正朝着这一个目标努力拼搏。 优秀的人都是相似的,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卓越的成绩可以属于他们,也可以属于你。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王璐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自我管理者,在大学的舞台绽放出青春的光彩。当谈到在开学初是否就已经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规划时,王璐坦言,其实自己在刚进入大学时并不了解国家奖学金这件事,因此当时也没有说去立志获得国奖。和绝大多数的同学一样,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参加了很多的社团,此外还加入了学生会组织。虽然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但是每天给自己做出的简单的计划清单却让自己受益匪浅,很好的平衡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制定计划本是极简单的事情,但坚持下来却是着实可贵的。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克服自己的惰性,才最伟大。 “少玩游戏,少看韩剧,多将时间花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要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不要急于求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好自己的人生。即使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要不断努力让自己去成长为一个更好的普通人。”王璐对学弟学妹提出了良好地建议。 大学是一个可以无成本犯错的阶段,你可以去尝试很多你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事情,不必计较失败的后果。生于平凡,死于平庸,是人类最大的悲哀,人生可以平凡但不要平庸。为什么不努力一下?万一下一个成功的人正好是你呢! (编辑:新闻中心 文:宋晓菲)
发布时间:2017-06-26学生记者:王慧 王丹阳,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连续三个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一;获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2013—2014年获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三等奖。 汗水浇灌出的花儿 丹阳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感觉温暖,像天上高悬的太阳那般,热烈而又光芒万丈。人如其名,走近王丹阳,你会发现,眼前的在这个清瘦高挑的姑娘原来是那么的优秀,让人禁不住地崇拜。 面容清秀的王丹阳戴着一副简约风的黑框眼镜,显得格外地娴静。就在几个月之前,她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那一天,她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了奖学金答辩的讲台,但同时又带有一份常人体会不到的平静与从容,“我觉得这是对我四年以来努力的一个肯定吧,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啊。”是啊,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成功,而丹阳学姐最为幸运的是,她的努力终究得到了回报。 从2013年入校,到今年为止,四年的时间,王丹阳几乎将自己活成了一部“传奇”。一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孩,你完全想像不到她的体内竟然会积聚着那么多的能量,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大一到大四,她都成绩优异,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奖项三十多个。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没错,想要成功,就得比别人多付出数倍的努力。用她自己的座右铭来说,“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风雨里的铿锵玫瑰 和很多初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一样,那个时候的王丹阳,起初也有些懵懵懂懂,面对着崭新的大学生活有些无所适从。“其实我是从大二才开始好好学习的,我上大一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学习。”说这句话的时候,王丹阳笑了,这笑容里有些俏皮,也含着些羞涩。也许学霸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吧,“大二的时候,要考英语四级了,我那时候才意识到我应该好好学习了,别人晚上都出去吃饭啊,玩啊,我就到图书馆里去背单词。”王丹阳说。也许过程比较痛苦,也许你少了和别人一样娱乐的机会,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口语考试,她都是一次性通过,并且成绩都还不错。除此之外,她还考取了计算机二级的证书。 大一时候的她,通过竞选成为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的班长。她不但将老师交代的任务完成的优质高效,而且学习也没落下。“我觉得当班长能力很重要啊,除了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还要学会协调其他的班委,督促他们将工作做好。”身为班长的王丹阳,在工作上从来都是勤勤恳恳,本着协助老师,服务同学的理念,力求将每件事都做好,因此老师和同学对她的评价都很高,但是王丹阳说,其实当班长有些时候也很累,也会发生一些比较难处理的事情。女生之间难免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产生矛盾与分歧,王丹阳说,在她上大二的那年,就碰到了这么一桩子事,当时一个宿舍内的几名女生闹矛盾,都要求要换宿舍,因此想让当班长的她来出面解决,经过多方面的调解,不仅为她们解决了换宿舍的问题,也将她们的干戈化为了玉帛。韩靖雯老师曾经是2013级汉语国际专业的辅导员,谈起自己的这位学生,老师也是禁不住地眉开眼笑,“她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工作上也是积极负责,班级里各项事务都处理得很好,对同学也很热心。生活上乐观开朗,我觉得她非常可爱。” 王丹阳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是文静、庄重,但在慢慢地谈话中发现,她是一个积极、阳光、外向的女孩儿。她坦露了自己的志向,不想居于一隅做老师,她很想到外面的城市里去闯荡,她认为,年轻人就是应该去外面走一走,干一份对自己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她也非常喜欢旅游,大二的清明假期,她还和朋友一起去了南京游玩,在大三的下学期的四月份,她又和朋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国游,到了远在东南亚的泰国,在那里言语与人家不通,但是好在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学姐也建议,一定要学好英语,不管是将来考研还是怎样,总之,英语是十分重要的。 越努力越幸运 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之外,在大二上学期,她还辅修了法学专业,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习上她一直信奉的就是,一定要全力以赴,并不是尽力而为。因为“尽力而为”的人总会为自己找一些松懈的理由,不会使自己为着一个目标而拼尽全力。王丹阳说:“我觉得学习实际上没有那么难,你要时刻告诉自己‘既然别人能会,我也一定能行’,用这个来鼓励一下自己。”正是靠着这一股不服输、不甘落后的信念,才使得她能够在这四年的学习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一直是班级中的佼佼者。 和许多人一样,王丹阳的心里,也一直有一个考研梦,于是,在她大三的那一年,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考研大军的行列中。其实考研的过程是很辛苦的,在这期间所有的压力都得自己独自扛着,所有的苦所有的泪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考研的人大部分都集聚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里,王丹阳说,多年的学习习惯所致,她不是很喜欢到那种比较嘈杂的地方中去学习,她都是一个人在宿舍公寓楼的自习室里学习。大三下学期的时候,由于还要上课,因此她的作息安排还是很规律的。除了上课的时间,还要保证自己一天学习六个小时的时间。暑假的时候,学校为了给考研的同学安排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将他们安排到弘德书院那边去住,夏天,弘德的宿舍十分闷热,但是他们还是努力地适应着那儿的环境,王丹阳说:“夏天本来就是很热嘛,宿舍里更热,那个暑假我觉得我成熟了许多,从前我挑食,在那里住了一个月我居然都不挑食了!”在考研的后期,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都在拼命地学习,“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学到很晚,因为晚上比较安静,我就争取在晚上多学会儿,每天都是十二点多了才睡觉。”王丹阳说,“因为自己的目标很大,所以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来。”据悉,她研究生复试已过,将要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学习之余,王丹阳还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都以自己的用心换得了优秀的成绩。当然最让她骄傲的还是在国内正式刊物《读者文摘》上发表的论文还有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的奖项。现如今已经大四的她,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活依旧是感慨万千,“我觉得自己现在有点迷茫,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好了,我也不想毕业,实在是有很多不舍。”是啊,人一生最好的青春时光都是留在了大学里,有多少人能够轻易舍得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活呢? 作为一个“过来人”,王丹阳也向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从一开就要做好打算,想清楚自己以后到底要干什么,为了自己的目标从现在起就要给自己应有的锻炼;在大学里一定要努力学习,可能做起来会有点难,但是可以给自己定制一个模式,每天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慢慢地坚持下来就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就是要利用大学时光,多和朋友出去走走,看看,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地更加充实。 趁着青春正好,不要辜负了岁月的蹉跎和我们的梦想,认真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为之奋斗。这样,在若干年后,才不会因为当初的碌碌无为而后悔,就像王丹阳那样,让自己的青春过地毫无遗憾。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06-09——记最美楼管员耿晓梅 学生记者:马莉婷 面对着一群可能会犯错的孩子,怎样既让他们明白问题的严重性,谨记教训,又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呢?这是一个难题。一次宠溺的纵容,一次假愠的批评,传递的是一种爱,一种暖。 用心管理,工作处处皆留心 刚走进八号公寓楼,就看见值班室里橘红色的身影,话音不断,说到激动处,手指还配合轻轻敲击着桌沿。“大学课余时间那么充裕,要利用起来呀!做想做的事情,想多了反而束手束脚,过得不痛快……”对面女孩子笑着点点头,原来是楼管阿姨耿晓梅在和值班的同学聊天谈心。 在进出的同学在来访本上登记好信息后,耿阿姨给我们介绍着,“除了登记外来人员的环节,大功率、消防设施、行李、晚归检查也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说着,耿阿姨从抽屉里搬出了几本厚厚的登记本给我们看。那登记本边缘因为翻得次数多已经变得有些发黑,而内页的字却是秀气认真,“五、六楼梯间消防栓坏、三楼安全出口警示灯坏……”整齐地记录、标注着检查的结果。她朝着消防设施记录本的方向指了指,“消防设施的问题,马虎不得,得按照公寓中心的要求严查。有什么问题都得记,都得马上整改。”就拿大功率电器来说,就算是例行检查,大家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学生们的“小九九”,楼管阿姨们也一丝不苟,有自己的“万金油”。从原来一周固定时间抽查一次演变成了不定时抽查。耿阿姨语气中带了一丝“狡黠”的意味,“这也不叫花样吧,但是得想办法治治你们这些顽皮孩子。” 遵守规定但又不能太不近人情,两者的权衡之间,耿阿姨在她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同学们,严厉又不失温暖。晚上十点半是公寓的关门时间,可总有学生拖拖拉拉,开门时的耿阿姨会先板着脸教育,然后还是每天晚上耐着性子等。很多同学不带钥匙进不了宿舍,在四个人以上过来证明身份的情况下,楼管阿姨才能开门,临了还要亲自监督着她们去配钥匙。三年来这样做事,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也解了学生的难。 亲和耐心,细微之处暖人心 以前她曾是亚星集团的员工,受企业严格管理的影响行事雷厉风行。而现在和学生相处,更喜欢亲和点的方式。耿阿姨自己建了个微信群,群里是和自己要好的小同学们。耿阿姨点开朋友圈给记者浏览她们出去玩的照片,每一张都神采飞扬,充满活力,说着说着自己就哈哈笑起来。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黄晓红就是耿阿姨的小迷妹,一有时间耿阿姨就拉着她到处玩。“最大的心得,就是在工作的时候,和你们接触,看着你们成长,就感觉什么烦恼也不算事儿了。”也有路过的学生和耿阿姨打招呼,她都笑嘻嘻地摆摆手回应。 耿阿姨自己的孩子在青岛工作,她就喜欢和来公寓值班的孩子聊天,顾及她们住在弘德书院,晚上提前让她们回去,自己披着衣服在深夜守着值班室的一盏灯。给勤工俭学的同学安排的时间也相对宽松。“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就是学习嘛,那我们能自己做的事,能替学生节约出的学习时间为什么不呢?”考研季一到,多出很多因学习回来太迟的学生;夜晚出现突发情况必须得出去;宿舍里设施坏了,情况紧急……大门一关,对楼管们而言就是另一班岗,沉甸甸的责任。耿阿姨就成宿亮着自己阳台的灯,“我亮着那一盏灯,她们就知道该去哪找我,也不会影响别的孩子嘛。”也正是因为耿阿姨对学生的理解和照顾,才让她得到了学生们的一颗颗真心,收获了与那些“小”伙伴们的真切感情,亦亲亦友。 说来有意思,就连这次“最美楼管员”的当选都是她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学生们报名”的。“当时我倒班,第二天就见自律委的学生把一个大纸箱子搬走了,我还啥都不知道呢。”提起来耿阿姨还是有点哭笑不得。同学们的支持,自己的努力,让这次当选“最美楼管”实至名归。遵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学生捧出一颗真心,懂得从细微之处心疼她们。 爱好广泛,享受当下好时光 脱下工作装,卸下楼管阿姨的身份,耿阿姨的业余生活都会用来干什么呢?翻开手机相册,里面满满的都是她参加徒步活动的各种照片,那一片晃眼的荧光绿色,是她最喜爱的徒步装。耿阿姨去年参加了潍坊市奎文区徒步协会,成为其中胜利大队的一员。协会活动多,她就按自己的轮班表与协会活动相协调,力争时间不冲突,工作兴趣两不误。市政府广场、安丘红埠子景区……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和队员们的足迹。“锻炼身体是加入的初衷,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很多不同岗位的人:‘油门大哥’、中队长、《潍坊日报》的姑娘……大家都在因为相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彼此学习。”耿阿姨年轻时就酷爱跳舞,交谊舞最是擅长;平时爱好收藏各种款式的陶瓷;还有少女心爆棚的毛绒玩具也摆满了沙发和各个角落。 看到楼管阿姨的生活这么充实,你还选择赖在寝室吗? 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闲时来一次徒步旅行,说走即走,享受着每一刻美好。愿每一位用心默默守护的身边人都能被发现,被认可。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06-09理论实践 相辅相成2016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于金伟,办公桌上整齐叠放着学生的作业本,展示着学生机械制造课程的设计作业。橘黄色的手提包,包有些破旧,手袋上有磨损的痕迹。包里装着教科书,书的页脚都被翻得卷起。眉毛细挑,画淡粉的眼妆,注视人的时候眼睛很有神,说到教学研究总是面露笑意。偌大的一张机床夹具设计图稿,平铺在一整张桌子上,利用电脑构建框架时十分严谨,没有注释单位的遗漏丢失。看到学生从刚开始手绘的弯曲线条,到现在能独自完成一副图稿,于老师觉得很欣慰。当她微笑着介绍同学的作业时,似乎阐释了“觉得作业本上的字都开出花来”这句话的意思。 或许是因为有着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的缘故,于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很干练。于老师是2005年来的潍坊学院,之前在潍柴工作,主要负责质量技术方面的工作。早期深入基层车间的工作经验对来校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于老师主要承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制图》等理论课程和多门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谈到于老师的课堂教学,2014级机制专业1班的李天泉同学说:“于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向我们教授某一个专业知识解释原理时,老师便会联系以前工作的实际经验,这样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利用实践经验解释教学,这就像修理风扇,原来只有说明书,但又加上以前的修理经验,更加得心应手。”于老师说。 作为为数不多的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于老师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在每节课快结束的时候,于老师总是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我们温习课堂所学知识,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点进行解答。”2014级机制专业的王明琪同学说:“每次上课老师说的很多话都是和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事情,所以我也会很认真的去听。于金伟老师总是在我不想努力,有所松懈的时候,分析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帮助我能够尽快调整好状态。” 说到对学生的期许,老师列举了飞行员的例子。国家培养一名合格优秀的飞行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一名大学生从小到大被很多老师教授过知识,学校开设某一个课程都是经过细密研究的,有利于其身心发展。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样学习的机会,夯实基础,做一个有专业之长的人。 学以载道 攻于科研2005年以来,于金伟老师主持国家星火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潍坊市项目2项,参与完成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41篇、EI收录19篇。她的研究项目“镍钯金镀层在电路板引线键合中的工艺”,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电路板化学镍钯金镀层工艺,成功解决了生产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采用这种新工艺,钯镀层的成本仅为金的成本的三分之一,节约了金,总体的生产成本比传统的电镀镍金(或化学镀镍浸金)要节省大约60%,是国际新技术新工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子封装行业的科技进步。该项目获2012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于老师特别注重项目的申请、结题、成果转化与应用等各环节的紧密结合,做到了用资金支持项目,用成果服务地方的良性运转。电路板化学镍钯金镀层新工艺特别适合应用于金线键合和表面贴装混合组装板等要求高连接可靠性的产品上,节约了社会资源,抑制了含铅锡膏的应用,保护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于老师的研究成果应用于3家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使企业累计新增利润4340.7万元,新增税收1339.4万元,创收外汇 4654.4万美元,增收节支3660.86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000万元以上。 繁琐的实验,精密的论证,枯燥的过程要保持一颗好奇心。科研如同擦窗户一般,不能只拿着报纸在一处擦,要全方位擦拭,这样才能亮丽如新。于老师也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做科研需要付诸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某个艰巨课题时还需要通宵达旦,一定要坚持锻炼。 热情认真 感染他人于老师作为机电系为数不多从事机械行业的女教师,教学态度端正,从不迟到。对学生作业质量要求较高,严格要求同学们完成每一次的作业。工科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实验时力求严谨,努力做到科学准确。于老师喜欢把这个比喻为研发一款新汽车,可能专业的孩子都可以交出一份设计稿,但按照设计造出的汽车能否可以跑起来,就要看学生是否下了功夫,真正掌握了原理并灵活运用了。知识都是相关联的,吃透了制造原理,动手实践能力也会紧跟着提高,脑子会越用越灵活。于老师经常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向学生灌输“女性也可以搞好机械”的观念,让女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树立了信心。 于老师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当看到我们拎着饭进教室的时候,她劝解我们早晨早起,在食堂好好的吃个饭,对身体好,而且还对教室上课环境好。”机电学院的张景禹同学这样说道。机电学院院长刘永胜十分欣赏于老师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她积极配合同事与领导的工作,有需要出力的地方总是站在队伍前面。教职工活动时,她号召老师积极参与,刚刚过去的妇女节活动中就有她精彩表现的身影。她还十分关心系里青年教师,一块探讨教学进程,分享教学经验。”刘永胜说。 作为学院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年近50岁的教授,在别人认为她可以坐享其成的时候,她却做出了一个超出所有人预料的决定———考博。橘黄色昏暗的灯光,轻声翻阅的书籍,她深思紧缩的眉头,一步步扎实攻克难题。于老师现在是在读博士,她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后,就安排时间去山大进修做实验,毫不懈怠。奔波在动车上,眼中是窗外静谧的风景,心里是坚定的梦想。 谈及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老师很是低调。“学校每个老师都很优秀,只是每个老师所擅长从事的专业不同。自己的学习与科研工作得到了院系老师、领导及学校的帮助与支持,这份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于老师真诚地说。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应为此付出心血、汗水的使命。它不断激励着像于金伟这样的老师们恪守初心,勇挑重担,兢兢业业,坚持不懈,执着坚守,不负教师的名义。 (编辑:新闻中心 文:范铭铭)
发布时间:2017-05-19学生眼中的大姐姐被评为第七届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的王慧,200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当年来到了潍坊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走上了辅导员岗位,从此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并把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学生。她用春风般柔和的笑容、阳光般和煦的话语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爱心、耐心、细心感染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慧姐姐”。 她常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力,辅导员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沟通,只要真心对学生好,他们早晚会感觉得到,并作出积极回应。 2008级的小吴从外省来到潍坊上学,她的高考成绩超过了当年山东省一本线20多分,因为报志愿失误导致只能上二本院校。一入学,王慧就观察到小吴的与众不同:综合素质很高,但经常表现出深深的失落感。了解到小吴的情况后,王慧只要有机会便和她聊天,鼓励她尽快从失落中走出来,把大学作为人生另一个奋斗的起点,用心过好大学生活。王慧帮助小吴分析了她的写作、策划特长,并推荐她进入学生会锻炼,使她能够充分施展写作才能,从中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加;动员小吴继续保持学习上的优势,争取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使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小吴没有让王慧失望,她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成功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直到现在,小吴一直跟王慧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总会通过短信或电话问候一声,感谢王慧当年的鼓励和帮助。 2012级的小刘刚入学时非常迷茫,想做些什么,但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王慧了解情况后,鼓励他要勇敢地尝试。小刘先后担任了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学生工作能力非常突出,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并和其他同学一起组队参加比赛,先后获得4项专利、“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当时学校正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学生可以免费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提供优惠政策。王慧得知后,觉得小刘的专利非常有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找他谈心,鼓励他把专利成果进行转化,并帮助他反复修改项目申报书,使项目得以成功入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王慧秉持的教育态度,她觉得只有爱护学生才会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为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这是她坚持的教育原则。她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需要经过磨炼才能成熟。所以当他们出现一些问题时,我愿意心平气和地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关心。” 同事眼中的实干家辅导员工作永远是新的。王慧用创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在新常态下不断适应学生的新特点,积极创新学生工作途径和方法,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材搭建平台。她的工作热情和实干精神,信控学院的辅导员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刻被感染和感动着。 作为工科学院的一名辅导员,王慧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成长的关键性,于是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挖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梯队、开拓第二课堂、利用大赛平台、服务回报社会等多个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近几年,她所带的学生获得专利1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成果达29项,校级科技创新成果达70项,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山东省创业大赛等多个比赛中获奖。12项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成功投产1项,2项创业项目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他们的创新成果成功进行了转化,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王慧个人也获得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山东省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者荣誉称号。 学生阳光、自信、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每名辅导员的愿望,基于这样美好的愿望,王慧参与筹建了大学生咨询指导室,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大学生咨询指导室旨在帮助学生解决日常遇到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勇敢得面对学习、生活、爱情等方面的挫折。大学生咨询指导室安排专人值班,公布咨询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学院领导、辅导员、心理专家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大学生咨询指导室成立以来,平均每年接受咨询300人次,排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20余人。现在,大学生咨询指导室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心灵港湾。 家长口中的好老师爱生如子,安危冷暖常挂心间。9年来,王慧一心扑在学生工作上,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在她的生活中,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只要学生需要,她会第一时间赶到。她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经常到学生宿舍、教室了解学生动态,听取学生意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2012级自动化的小张因为运动扭伤了腰,不能起床,刚开始由舍友轮流照顾,但是舍友们的课程很紧,有时照顾不到,小张想回家治疗,但是却无法乘坐火车,非常苦恼。王慧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家长来学校把小张接回家,家长到校后,她又连夜找来担架,联系保卫处让出租车开到学生公寓门口,和舍友一起把小张抬上出租车,赶到火车站。但是火车站工作人员不让无票的同学抬担架进站上车,大家都很着急。王慧接连打了数个电话,辗转找到了车站负责人,反复向他说明情况,最后车站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上车前,小张和家长都含着泪不停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出站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王慧又赶紧联系了学生公寓,安排几个送站的学生回宿舍后方才离开,这时已经是深夜。正是这种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王慧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爱戴,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都说孩子交到这样的好老师手里,放心。 近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慧先后被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6部门授予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被潍坊学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第十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和成绩,王慧显得那么从容和淡定,她说:“爱护学生、做好工作是我的本分,我愿用尽我微不足道的力量,指引好学生前进的方向。” (编辑:新闻中心 文:范铭铭)
发布时间:2017-05-19王希钰,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4级舞蹈学(模特)本科1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2014—2015学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15—2016学年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优秀团干部。 你热爱什么?——学习 计算机房内,温度明显比室外温度高很多。在这个面积并不大的机房内,王希钰在电脑前专注地刷着计算机二级考试题。“还有不到十天就二级考试了,趁着周末有时间过来练习练习。”他笑笑说完,接着转过头去边做题边回答着,“下午给自己安排了两个小时来做二级题,等会到点还要去自习室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每天都有合理计划的学霸,获国家奖学金并非是意料之外的,相反,这就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大一,王希钰就给自己立下国家奖学金的目标。而这并不只是想想,坚持每天晨修,上课提前十分钟到教室,不旷课,不迟到,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虽然这些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很容易,但是能够两年坚持下来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把简单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之时,就是成功之时。当问及如何坚持下来时,他一脸轻松地说道:“刚开始确实是不适应,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事情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比如说早上在那个固定的时间就会起床啊。如果打破了这个生物钟,反而不习惯。”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王希钰是一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上的学霸,“在上个学期准备考试的那一周,因为国际结算这门课程我之前学得并不扎实,所以连续四天一直在复习那门课程,最后考试成绩还不错。”因为专注并坚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王希钰连续5个学期学习成绩班级第一名,综合测评班级第一名。 你想要什么?——有意义的人生 大学并不是书本上的学习。王希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埋头苦读的学霸,他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责任心使它成为了一位大家拥护的好班长。作为一名班长,以身作则,为同学们发挥带头作用。“像现在的大学生活很放松,同学们的学习相比于高中确实是轻松了不少,许多同学就产生了松懈的心理。作为班长,首先我自己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同学们做一个好榜样。”王希钰笑笑说。在他的带领下,班级认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 在去年的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中,王希钰带领他的团队成功举办了“导游风采展示大赛”,这个比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追求尽善尽美,他在活动前期准备时,就曾经连续三天熬夜到两三点改策划和主持稿。就快到正式比赛了,这时候有一组选手选手之间产生了些小摩擦,他积极去协调和解决,“有一组参赛选手因为时间协调不开,产生了一些矛盾,当时我分别找了他们两个人谈话,劝他们都各退一步,最后两个人配合得还不错,完成了比赛,”王希钰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并感叹道,“虽然活动已经过去一年了,但是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会了很多,也增长了很多经验。” 学无止境,突破自我。王希钰在大一、大二期间在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做学生干部,认真负责,帮助同学们排查宿舍安全隐患,并在学校组织的“公寓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技能比武大赛”中获得好的成绩。然而这些并没有使他止步不前,在大三刚开始时,他离开了待了两年的自律委,去选择了一个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志愿服务团队。“我想要多接触一些新的事物,趁年轻让自己多一些经历吧!”在青志联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在潍坊公路客运总站的进站大厅引导,为找不清方向的旅客引路,帮助旅客们节约了不少时间,“虽然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很累,但是能为其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特别开心的。”当想起这段经历时,王希钰脸上挂上了笑容。 你珍惜的是什么?——恩师挚友 在与王希钰交谈的过程中,辅导员于国老师是贯穿于整个采访的“核心人物”。“他对学生特别亲切,没有架子,甚至把他的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看待。虽然有时候对我们挺严格的,但是都是为了我们好。尽管很多同学不理解,但是我很能理解他,是真正真心为了我们好。”说起自己的辅导员,从王希钰的眼神中就透出一股敬佩之情。在平时与导员的交流中,不仅仅是收获了一些做人处事的能力,更多的是收获了这一份亦师亦友的感情,“我很庆幸,在大学遇到了他这样的老师。这是我的福气。”王希钰说。 大学是个染色坊,友情便尤显珍贵。在大学中,他遇到了一个有缘人,虽然不同的年级,但却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说起这个朋友时,王希钰的脸上又挂上了笑容,“在大学能遇到一个亲如兄弟的朋友很不容易,他就是我大学除了导员外,最幸运能遇到的人。当我遇到什么困难时,他作为学长总是给我一些建议,让我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在恩师的指导和益友的帮助下,王希钰在大学这个舞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虽然离毕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王希钰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明年的选调生考试了,“选调生只有应届毕业生党员才有资格去考,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都是在大学里很优秀的人,所以要有危机意识。”当说到自己以后的打算时,王希钰一改之前不羁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们两位都对我说过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计划,所以我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就会积极去准备。”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王希钰时刻用这句话来警醒自己,他建议大家做人不张扬、不轻浮,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心中充满梦想,立足实际,相信他定能在自己坚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编辑:新闻中心 文:赵一菲)
发布时间:2017-05-18魏丽杰,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会计学专业学生,2015-2016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习成绩排名第一,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16年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全国未来财经精英训练营“优秀营员”等称号,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山东省赛区铜奖。2015年3月,创立启航志愿者服务团队,被潍坊好人网评为“优秀志愿者”。 当接到任务去采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时,内心溢满了期待。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对话。”换言之,和一个优秀的人对话如同在读一本好书。见到学姐的第一眼,心想,真是一个恬静安稳的人。果不其然,半个小时的交谈充分流露出了一个学霸的素养,获得国奖的人总归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平易近人的大姐姐用行动慢慢讲述着属于她的故事,如低调的珍珠散发着她特有的光芒。 大学千百种样子,生活千百种样子。如李开复所言,“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你自己”。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如何做个最好的自己?是拥有许多特长令人眼前一亮,是用优秀的学业让自己的简历美轮美奂,亦或是良好地品格在成长中彰显自己的素质?而魏丽杰的答案简单明了:“其实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一个出色的人,必须坚持与独立,一个人去享受奋斗的乐趣。” 她的心中有一盘棋,她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大师”。 从今天开始 根除惰性而坚持坚韧 坚持的习惯,坚韧的性格。专家说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三周的时间,摆脱你的惰性。犹记得高中教学楼上的文字,“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于大多数人而言,懒惰与拖延多么天经地义。事实上,懒惰不过是未疲乏就休息的习惯。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魏丽杰说:“天将降大任于我也,必先苦吾心智,劳吾筋骨,饿吾体肤”。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所有的懒惰都是自己逼走的,坚持的品质是要自己折磨自己才能磨炼出来的。苦,不是白干的,坚韧的性格就是这么来的。 从今天开始 甘于寂寞并孤独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浮躁社会的代名词是欲望与贪婪,物质,荣誉与享受充斥着这个时代。大学生活亦然。多少人刻意追求荣誉,渴求在自己的简历上添上华丽的一笔。开不完的会,参加不完的活动,每天忙得团团转,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在这个到处喧嚣着不安与匆忙的社会里,她却选择了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思考,安静地阅读,不受外界干扰与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像是一个恬静的美少女,图书馆是她的阵地,哲学也好,专业书也罢,每天与灵魂对话,充实自己的是知识与内心的修养。Dior的灵魂人物卡尔·菲尔德,那个创造了无数经典的老爷子就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不能独处的人是可耻的”。有的人惧怕独处,认为独处是折磨,因为不知道该干什么,易胡思乱想,一片茫然。魏丽杰说她始终相信卡尔·菲尔德的大部分经典都来自他大宅里那间永远安静的书房。 从今天开始 紧握最初的梦想 范玮琪有一首歌,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从大一至如今大三,一步步走来,修好专业课,不懈怠公共课,丰富课外实践,成为志愿者,以及一场场考试换得的一张张证书,这仿佛是魏丽杰学姐最好的诠释。每一天都是今天,每一天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她说她很快乐,做什么都很快乐。她说她的梦想很简单,不忘本心,做最好的自己,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从今天开始 做公益的代言人 这是永远的经典老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社会责任的箴言,是我们大学生传递爱的诺言。总有一群人是折翼的天使,当发现了自闭症儿童这群“与众不同”的孩子,她毅然选择爱,选择呵护。创立启航志愿者团队,为这群孩子扬帆起航,不为荣誉而是为信仰为善良。她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许与鼓励,用简简单单的动作拍拍孩子的肩膀,用孩子的话语,以真心唤醒了这群星星般孩子的生命感与童真。她是好人,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好姑娘,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一直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她选择善良。 宁静的自习室,安静的图书馆,长长的书桌,一把椅子,一支笔,一场角逐里,一个是她自己,一个是内心的敌人。战胜自己为最难,她无愧自己的本心。今日的成就告诉了我们努力果然与梦想的实现程度成正比。 她是我们身边的“小明”,一个简单的人,一个快乐的学霸。绝不是练兵场上偶然杀出的黑马,而是经得起检验的“常胜将军”。精神高尚,思维智慧,勤勉谦逊,是为大才。向她致敬,并以此作为标杆! (编辑:新闻中心 文:陈淑钗)
发布时间:2017-03-31王伦刚,男,汉族,197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硕士学位,现担任潍坊学院弘德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当了8年教师,13年连续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的王伦刚,教书育人,孜孜不倦,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深深影响感染着一批批的青年学子。2016年,王伦刚荣获“第七届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 晨钟暮鼓做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领路人王老师曾多次获得潍坊学院优秀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在教育学生方面,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希望自己可以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成长为一个善良友爱的人。在潍坊学院担任了多年的辅导员,十几年的岁月在心田积聚,春夏秋冬在眼前幻变,沉淀下光阴的故事。仿佛有学生的时候就是王老师工作的时候:学生抱着书本赶往第一节课的教室,他在办公室开启一天的工作安排;学生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欢笑着收拾书书包,他回顾一日的劳作,确认好安排完成的事项再安心下班。辛勤工作的王老师,清晨望见窗外冉冉升起的朝阳,傍晚观赏静谧的落日余晖,像寺庙敲钟的僧人,晨钟暮鼓,始终如一。 如何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是王伦刚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充分利用党的重大会议的召开,建团、建党周年纪念日等重大时机,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报告会等生动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工作中注意分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王老师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关怀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长,晨钟暮鼓,希望他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课堂纪律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保证,为此,王伦刚老师以课堂管理为抓手,保障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认知功能。他建立了每周抽查和副班长专职考勤相结合的课堂考勤制度,每周汇总进行网上公示;开展了合理使用手机大讨论活动,达成共识,学生上课时间主动将手机放入统一购置的塑料筐内,保证学生专心听讲。日常工作始终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狠抓学风、考风建设,使学生有压力感、紧迫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促进了优良学风班风的建设。 润物无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在知识的广博与专精上融通合一,王老师注重学生社团建设,丰富“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他精心打造品牌活动。一是要求学生撰写入学感想、军训日记,并编印《瀚海扬帆待起航》、《瀚海扬帆》系列丛书,记录了开学之初和军训期间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二是开展“弘德书院文明行为养成月”活动,以“文明行为需养成,讲究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开展了“节水、节粮、节电”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大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三是举办弘德书院社团文化艺术节,增强了艺术气息对学子的感染力,在学生中影响力深刻。四是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了春运志愿服务、关注残疾儿童、等一系列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学子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心灵变得更加透彻。五是读书月活动。每年在“世界读书日”都举办主题读书月活动,全面提升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丰富的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课堂教育,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 王老师说,发现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良的品质在等待着被挖掘。接手新生时,王老师思索如何上好大学第一课,多方查找资料,他决定从感恩教育入手,让新生们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他开展了“一封家书,我和父母说句心里话”活动。学生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与父母面对面不好意思说的话、感恩父母感谢父母的话写下来,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经历了四年感恩洗礼的小聂同学,在即将告别母校时,还不忘给老师的办公室打扫好卫生再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王老师深深的感动着,心头涌动着一股热流。当有的毕业生忙着奔向酒店庆祝毕业,有的忙着赶往车站,有的忙着回家见久别的父母,小聂同学竟选择再给老师办公室打扫一次卫生,用这种方式告别母校。 作为老师,总会遇到别人口中“不服从管教”的孩子。王老师因查课发现沉迷于网络而不愿上课的杨某,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他没有按照惯例一味的做学生杨某的工作,要求他如何按时上课怎样遵守纪律,而是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化解矛盾。他说,这符合学校提出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通过谈话,杨某承认了自己沉迷于网络。王老师也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非常有个性、兴趣爱好广泛,有创新思维能力,容易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但因为从小父母过分严厉,没有充分尊重他自己的要求,逆反心理严重。因此王老师耐心与杨某谈话,让其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树立学年奋斗目标。谈话后,杨某在当学期未出现旷课现象。但老师也发现了更为重要的问题,杨某对所学专业丝毫没有兴趣,怀揣着当兵的梦想。王老师充分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抓紧时间和他父母联系,经过多次艰辛的沟通终于达成共识。杨某现在东营当武警,在部队也荣立个人三等功。杨某说虽然只当过王老师一年的学生,但永远是他的学生。王老师这样润物细无声事例还有很多。 耕耘不倦学生工作开展科学有序王老师创新工作方法,使得学生工作开展科学有序。他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每学期举办由学生会部长以上、班委团支部主要干部参加的为期一周的学生干部培训班,对其政治素养、学生干部素质、学生干部服务规范、怎样做好一个学生干部等进行系统培训,使之真正成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执行者。设立独立的检查监督部门,完善学生干部考评机制,并作为奖助评优的依据。注重平时的教育引导,使每一个学生干都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更好地为同学服务。以学生会、班委、团支部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素养,提升学生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带出了一支作风严谨、纪律严明、团结活泼的学生干部队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学生曹剑获得“2016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卓越奖,白广宇、李蕊获得第十三届齐鲁大学生软件大赛二等奖,张星亮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这些都与王老师的用心栽培,悉心指导紧密相连。王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一丝不苟,笔耕不倦。他先后获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智慧校园下的高校学生数字化管理的研究》、《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表力培养研究》等科研立项,发表了《书院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台研究》、《“社交礼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等多篇论文,真正做到了耕耘不倦。 王老师在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中,体会颇深。他说:“当代大学生同以前相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活跃,他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更复杂、信息量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时期,不够成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信息的影响。而应对这些变化,他认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以真诚的沟通和恰当的激励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同时,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学习,紧跟时代,适应变革。” 星辰大海,又上征途。辅导员工作平凡又伟大,但在王老师眼中,这是一份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三尺讲台育桃李,谆谆教诲暖人心,向可爱的辅导员致敬! (编辑:新闻中心 文:范铭铭)
发布时间:2017-03-10王光荣,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行为劳动经济学、行为决策神经科学。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其中 SCI3区 2篇,A类2篇,CSSCI 8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3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获省级科研奖励1项,市厅级科研奖励3项,被评为潍坊市第十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6年,其研究项目“国有企业经理人偏好结构与激励机制的最有匹配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 秣马厉兵,蓄势而发 他有着沉静亲切的外表,优雅自如的谈吐,谦逊温和的态度,他执着于自己的职业与人生价值追求,他对生活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就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光荣老师。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王光荣老师,一直投身于行为劳动经济学、行为决策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天道酬勤,思者常新。”正是平时对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厚博积蓄,才有了王光荣老师在这次社科基金立项中的全数迸发。王老师表示,自己平时研究领域,刚好与此次国有企业经理人偏好结构与激励机制的最优匹配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契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设立,是为了培养一批功底扎实,锐意进取的学科带头人。鉴于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契机以及经济领域发展的前景,王光荣老师从中找到了研究的方向。王老师说:“自己一直以来就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能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此来支持下一步的科研工作。”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可以发现,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对自己所在的岗位以及所干的事情都有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老师在采访过程中也一直强调,自己就是干这一行的,所以要想尽办法不断攀登以使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因此他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计划书,不光是为了获得支持科研工作的资金支持,更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找出自己在专业研究领域中的不足。 心之所愿,无所不成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正是对于未知领域的渴求,对模糊定义的追逐,使得王老师一直坚守着他的这份热爱。在准备计划书的过程中,王老师和他的团队四处找寻研究所需的资料,调查咨询了众多的经济学专家,毕竟科研领域容不得半点模糊,误差。凭借以往积攒的经验,王老师和他的团队成员认真地考究、思量、斟酌,用心在准备。“很多时候,面对自己写好的计划书真的不知道是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写好了计划书之后,我们又请同事、之前的导师以及自己的同学帮忙修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修改意见。我们也不记得到底是修改了多少遍了,总之准备计划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王光荣老师坦言。 是啊,破茧化蝶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但痛苦之后便是成功的满足与欢乐。在日复一日的修改中,王老师和他团队的成员们始终是绷紧着那一根弦,直到正式将这份饱含心血的计划书提交上去。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一般人可能都会认为老师在等待中会有所焦虑,但实际不然。王老师说:“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干这件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过程,结果如果能遂人意的话那最好,假如不能通过,我也不会灰心丧气,无非就是来年继续罢了。”面对记者的采访,王老师没有透漏太多科研背后的辛劳,而是一直在强调他只是在坚持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热爱的事业。正是因为兴趣,因为喜欢经济管理学,一直对经济管理学有这浓厚的兴趣。所以,他才有着那份“磨平高山”的毅力,征服一个个科研的难题,突破一个个创新的瓶颈。2016年6月份,老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计划书审批通过,项目成功立项。“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非常的高兴,我们团队成员们也很高兴,我很感谢一直以来和我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说这句话的时候,王老师脸上洋溢出了满意的笑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努力的人,越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幸运。 低调、谦逊是老师留给人的深刻印象。老师说,计划书的成型是他们团队智慧的结晶,一个人的想法总是有缺陷的,再怎么样也会有不足之处,独木难成林,大家在一起商讨便可以集思广益,达到一个大致能使人满意的程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王老师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科研之中,他会把平时休息的时间都用在科研之上。虽然很忙,但他还是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不会让科研与自己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起冲突。一个人的成功总是离不开别人对他的帮助和支持,除了在准备计划书的过程中受到了多人的帮助之外,那一份来自自己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想必也是老师走向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家人不能给我专业上的帮助,他们给予我的是精神上的支撑吧,这种感觉真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出来。”老师笑着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直以来,教师都被人看作是非常神圣的,他们不光是简单地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多时候,他们往往会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教你怎样磨砺自己,怎么样提升自己。 他的学生秦晓雅说:“王老师虽然平时话不多,但他说的话句句能打动我们。”王老师常叮嘱他的学生,要有自己的目标。他说,毫无目的的摸索,那叫流浪。大学生一定要有目标,要对未来有规划,有目标,才有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有韧性才更有弹性。大学和高中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空闲时间变得很多,你要学会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和那些有助于自己目标实现的事情,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算三四年之后你的目标并没有达到,但你也比那些浑浑噩噩熬过大学四年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他还叮嘱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学习与应用能力,不能仅仅拘泥于纸质课本上的东西,要学会与时俱进,从多渠道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知识贵在能学以致用。在仰望星空同时,更要脚踏实地。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也会时时的与同学们分享最新鲜的科研成果,让他们接触最贴近时政的推论。“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会传授我们理论知识,他更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使枯燥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事例,跟我们一同探讨科研中的收获,打破我们认识的误区,让我们从书本中走出来,更加关注生活,关心时政,而不是沦为书本的奴隶。”秦晓雅说。 张扬的美,美得鲜艳夺目,众所周知;而低调的美,美得太过含蓄,常被人遗忘。低调的美,美在它的对人心灵“润物细无声”的浸染,美在它对人格坚韧而长久的塑造。王老师表示,科研是件平淡无奇的事,没有那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贵在坚持。 (编辑:新闻中心 文:王 慧 王凯雯)
发布时间:2017-03-06蔡建生,现任教于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运筹学专业,2007年于山东大学数学院获得运筹学与控制论博士学位。其研究课题“图的无圈和广义无圈染色”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褪下这些荣誉光环,蔡老师只是位凭借赤子之心追梦科研,对花花世界漠不关心,踏实地奋斗于自己事业的质朴学者。 唯有热爱,可熬漫漫长夜1989年在山东大学毕业后,蔡建生老师得到了在市政府工作的机会。这在常人眼里犹如“铁饭碗”,但心有抱负的他,怀着对数学研究的热爱,放弃了朝九晚五的安定,选择了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博士毕业后,蔡老师来到潍坊学院任教,在这儿开启了他的科研之旅。 蔡建生老师主要研究数学领域的组合数据和离散数据,其研究成果运用于通讯、计算机、时间表排序、仓库存储以及广播分频等方面。每天面对这繁杂的数字,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常人可能很难坚持下去,但蔡建生老师做到了。谈及这些,他表示: “搞科研就和做学问一样,要坐得住冷板凳,更要从心底里热爱它,而我就是从心里真正的热爱它。它对于我来说充满了魅力,能激发我的兴趣与热情。”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蔡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印证“唯有热情可以熬过漫漫长夜”。在采访中,蔡老师多次提到“热爱”二字,夜以继日、挑灯攻克的研究,是他的精神追求,并非为了名和利。能够一直支持他走下来的,就是他对科学研究的一腔热血。每当遇到困难,他不放弃,坚持找到他寻求的真正答案,并且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激发自己的灵感。科研似乎早已与他紧紧联系在一起,深入骨髓,那份对研究的悸动慢慢趋于平静,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习惯。 付出总会有收获,蔡建生老师凭借他对科研的热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9年,蔡老师以“关于几类图染色问题的研究”获得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15年,蔡老师凭借“图的无圈和广义无圈染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这是蔡老师的努力再次得到肯定,也是我校数学院首次获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资助支持。 淡泊明志,方能宁静致远在学术科研领域,蔡老师有多篇关于组合数学和图论的论文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布,他不仅是美国数学会会员,更是被“美国数学评论”聘为评论员,被国外多家学术刊物聘为审稿人,享誉国内外。 谈及这些荣耀,蔡老师表示:“对于我来说,搞科研最难的可能就是专注,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对于平常的正常生活来说,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而也只有专注,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 他身体力行,真正实现自己的追求,结束平日的授课后,他选择避开外界的事物纷扰,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坚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当他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之后,有了更多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他十分珍惜这些机会,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交流与研讨,在研究上带给他不少灵感与启迪。2014年,蔡老师受中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学会的邀请,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组合数学和图论大会,并根据他当时的新研究“图的无圈和广义无圈染色”作了30分钟的报告。一年以后,这一项目也帮助他取得了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 “对于我自己的这项研究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得到国家级别的认可与支持,我真的很开心。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把我的科研搞下去,一直研究下去。至于其他的,我觉得一切都是附加的。我做研究不为别的,只为科研,我所获得的这些荣誉,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诸葛亮诫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言影响古今,极好的在蔡老师身上得到证实。他淡泊名利,一心沉潜只为研究的精神,非常值得当今社会那些功利心重内心浮躁的人们学习。 心系学生,达成教研平衡即便在科研领域获得了如此杰出的成就,蔡老师也没有停止教书育人,教学活动并没有受影响。他将研究理论成果的思想成功运用到教学中,以便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同学们具有专业性、前沿性的知识。日复一日的教研工作,即便繁琐,即便枯燥,也没有让蔡老师停下奔赴梦想的脚步。他说:“我从没想过因为科研放弃教学或者因为教学放弃科研,很多人说有时候他们的关系处理是很不简单的,甚至说是矛盾的,但是我觉得即使这样,他们的对立也只是时间上的,只要提高效率,二者依然可以调和,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效率,并且我还认为,教学与研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于学生的交往中,我可以促进思维的交流,利于我的研究。”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让蔡老师每当结束课堂教学,就匆匆消失于校园,回到了他研究学术的地方,不浪费任何时间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在实际的教学中蔡老师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很好地找到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平衡,并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蔡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思维在无形之中灌输给他们,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指引他们的当下课业,也为他们之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他所带的班级成绩是一如既往的好,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启发。平日里的蔡老师严谨认真,逻辑性强,他的学生们都为蔡老师身上那种兢兢业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深深折服。在日常生活中,蔡老师还不忘以身作则教导学生们做知错能改勇于承认错误的人。20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的张兴龙同学谈起蔡老师时说到:“蔡老师上课时是杜绝学生玩手机的,但有一次上课,他的手机忘记调成静音,突然响起来了,他感到非常惭愧,马上对我们道歉。”不仅如此,蔡老师还十分惜才,鼓励班里成绩优秀的同学考研究生,进一步投入数学研究中。张兴龙说:“我们能成为蔡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热爱数学、专注科研、教学负责是蔡老师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大学里,我们需要像他这样的老师,引领我们褪去浮华,奉献自我。 (编辑:新闻中心 文:徐明静 张萍)
发布时间:2017-02-27熊亚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3级学生。在校期间,荣获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山东省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经过自己的努力,她获得了2015——2016学年国家奖学金。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奖学金获得者,了解她的学习与生活。 学习要有坚持的态度 未见她之前,听声音便觉温柔。见到之后,美丽温婉。从小成绩优异,却不见丝毫骄纵。她不是传统的学霸类型,只知道埋头苦读,她说学习得讲求方法。经过多年的学习,她总结出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她说学习一定要抓住课堂,认真听讲,最好做到明白晓畅。在考试周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复习,总结梳理老师上课圈画的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现对枯燥的理科知识,并没有表现出厌烦,深入其中,她发觉了数学的乐趣。学习是我们无论情愿与否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想要学得好并不容易,但如果有这份心,一定要去尝试。长期的知识积累,定期的复习巩固,使得再面对考试,没有太多的紧张,更添几分淡定和从容。记住没有什么可以一蹴而就,学习一定要坚持下去。有计划就要去执行,让它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从大一开始就准备好以后考研的她,身上没有大部分毕业生身上的迷茫,坚定地走在考研的路上,风雨兼程。她想要通过考研给自己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积极拓取。想要在高校教数学的她,坚持着,一步步向自己的梦想靠近。 生活要有倔强的热情 生活原本是一张白纸,上面的颜色需要我们自己去填充。平日在认真完成学习功课以后,她更懂得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有颗善良的心,对生活才会有热情。勤学手语,去参加手语比赛;坚持做志愿者服务,去盲校帮助弱视的小孩学习;体验多种兼职,多方面了解社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读书,在书中观赏更加广阔的海洋,更加浩瀚的星空,遇见更加新奇多变的世界。她说在看书时会非常执着,遇到喜爱的书,迫切希望可以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 在准备各种资格证考试的时候,便需要这份倔强的热情。进行充分的准备,一点一点慢慢积淀。例如在准备四六级考试时,他通过做真题试卷,圈画出陌生的单词,整理到笔记本上,定期复习背诵。在别人艳羡的每次都可以一次通过考试时,殊不知那份倔强的努力。成功的花,人们通常惊羡她花开时的娇艳,殊不知她的芽浸透了辛苦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大抵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越努力,越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她想要送给同学们的话。面对即将到来的实习与考研,时间仿佛紧凑的不够用。没课便在教学楼自习,起得很早,学到很晚,很辛苦,却觉得充实。她说这些时,没有给你紧张学习的压迫感,没有松散的懈怠,而是让人觉得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生活,有计划,有目标。四年的时间足够我们改变一下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努力坚韧。 大一时去熟悉大学校园生活,大二沉淀下来丰富发展自己,大三不断磨砺挑战自己,大四依旧坚持心中所想,耕耘自己的一片土地。每个人都由一片需要自己耕耘的土地,不去抱怨,不去求助,辛勤劳作,便可享受丰收的喜悦。 和她交流之际,便深深佩服她的努力。她非常温柔,也非常强韧,努力去生活,也愿她可以幸运得拥抱未来。她希望我们可以珍惜在学习的时间,,多看书,真心对待他人,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去沉淀丰富自己,给自己更好的发展平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友好礼让。在大学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一个善良的人。别人总会夸耀她的幸运,想来都是因为她也很努力的原因。越努力,越幸运。 通过与熊亚萍学姐的交流,我想对她来说国家奖学金的获得是她努力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她未来的一种激励。我们也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生活,温柔坚韧,努力成长,不断去挑战充盈自己。 (编辑:新闻中心 文:范铭铭)
发布时间:2016-12-16苗乃朋,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3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现任潍坊学院电视台台长助理,校园传媒副会长等职。2015年被评为宣传创作之星,多次获校电视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至今,已累计拍摄学校活动近百条,多条被山东教育电视台采用,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组织的比赛中多次获奖。2016年9月,创办潍坊天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学,他将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镜头,即使在浩瀚影画中学到了再多,他依然坚守最初的想法,细节决定成败,孜孜矻矻,与时偕行。 ■心之所向,素履而往■ 初次见面,映入眼帘的是他忙忙碌碌的身影。身材纤瘦,扛着摄像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最佳机位、摄像……拍摄完毕,才能跟他聊上几句。短暂相处下来,发现他是一个自信阳光、幽默风趣的人,能够给人以亲和力。谈及他如何看待自己被评为“宣传创作之星”,他笑着摆摆手,同记者谈到,“宣传创作之星我是有点儿不敢当,我是真的很喜欢摄像。我感觉,重在付出,参与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把细节亦做到完美。 万物始发初静明,何知此芽成何草。零是一切的开始,没有零一切都无从谈起。正是这猝不及防的开始,却成了他铭记一生的回忆。大一的时候,苗乃朋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建了弘德书院的互助志愿者协会,以此积累了大批人脉。后来,崭露头角的他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勤工俭学的招聘进入了宣传部,也就是现在的电视台。以一股执著的韧劲,他从零开始,对摄像由兴趣入门到深爱熟知。时光义无反顾,从此且行且惜。 ■怀石逾沙,砥砺前行■ 拾岁月片羽,怀石逾沙亦不觉犀利。要说最令他感动的事,莫过于电视台这个友爱的大家庭。他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了三年,也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其中。在工作中,有电视台老师们悉心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拍摄经验;在生活中,有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们并肩作战,并驾齐驱地制作潍院时迅。他说:“每一次新闻拍摄,都是我们赠予母校的时光标本”,他们是知音,正因为有了电视台这个契机,大家才有了相遇的瞬间,才有了相会的款款感动。 人生路上,“世界以痛吻我”固然是一个冰冷的事实,任何领域和时光里,报以欢歌都是退无可退的镇静剂。设备紧张、拍摄失常……意外接踵而来时,苗乃朋也没有放弃过。在他看来,不管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冷静一些,一切都会好的。他兴奋地分享他在设备使用时解决棘手问题的经验。他说:“拍摄途中,可能会出现技术困难,我会首先拿出手机来百度,尽快解决问题,尽量不影响拍摄进程。事后,我的那些同伴们会一起交流解决办法,能节约不少时间。” 每次拍摄、修片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都是未来成功的基石。有一群爱好摄像的朋友相伴,即便是黎明去拍摄日出,晚上通宵修片也不觉得辛苦。他心底素朴,不辜负江湖,亦不会辜负来时路。 ■行板如歌,创业梦成■ 生活永无止境,如同鱼的七秒记忆,也许下一刻,我们就能形成一个新的目标并为此锲而不舍,从而被簇拥着踏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苗乃朋在大学里明晰了梦想,亦将之付诸实践。他在潍坊学院电视台学到了技术,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储备了资金,结识了身边一大群有共同爱好的人,又带动这批人组成了团队去创业。 在兴趣的驱动下,苗乃朋创办了潍坊天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第四批入驻项目之一,他在九月四日成功拿到了营业执照。 苗乃朋创业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经历的辛酸苦楚,也只有作为当事人的他才能有深刻的体会。苗乃朋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自己的创业路。创业伊始,他的公司接到一个订单,是为北京即可悦享有限公司做设计图。那时正是暑假期间,他的团队只有他一个人在潍坊,他要一个人承担起业务员和设计师的双重角色。经历了数不清的白天和黑夜,凭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终于做出了设计图。 技术不精湛,团队设计师不足……他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创业的道路上前行。每张设计图,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每个短片要经过无数次的拍摄和剪辑,每一帧的修改,都需要他们耗费大量的精力。生命是宇宙温柔释放的绚烂星辰,为心中的梦想而保持热温。苗乃朋说:“一个团队为了梦想而奋斗很幸福,感动是无处不在的。” ■以梦为马,不负韶光■ 未来,他希望以梦为马,终能不负韶华。用更大的热情,做好电视台的工作的同时,继续发展自己的“天影传媒”。天光照彻,影随行歌,他有信心和小伙伴们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强,且听狂澜度三秋。他把梦想画入现实,相信现实终将还他一副美丽的图绘。 时间稍纵即逝,四年也没有多长,眨眼间就会过去。苗乃朋感叹道:“四年真的很快,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多参与多体验。要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就像《阿甘正传》中说的一样,“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亲自去试试,你永远不知道他是什么味道的。” 每一次体验,每一次参与都是一次成长。你永远不知道,在某个未知的瞬间,你就会发现更好的自己。因为,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 世界上有很多人潇洒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他们或许独树一帜,或逆流而行。或隐匿于高楼大厦的某个角落,或埋没在人群车流中,但他们都没有循规蹈矩地抉择着生活。生活即使不易,也不能停止对心的追求,漫漫人生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然而逐梦路上,最重要的还是初心不负。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编辑:新闻中心 文:李魁林 孔卓)
发布时间:2016-10-31江津河,2008年6月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今在潍坊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从事教师工作,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EI收录论文 16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其科研项目主要是采用镁/锂离子交换新方法制备高新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机理的研究。 重在兴趣,持之以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江津河老师谈到科研工作时,尤为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的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却因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机理感兴趣而对其进行研究。江老师说道:“科研工作虽然枯燥无味,但兴趣却可使科研者在一次次受挫后仍然继续向前。” 申请科研项目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申请多次。从2002年到2015年,江老师一直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终于申请成功。 世上没有一种轻易的科学。江老师提到,科研除了需要各种客观条件——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外,还需要科研者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关注前沿科技,弥补自身不足,由落后到前进。他说:“随着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面对他人的赶超,科研者难免对自己产生怀疑,陷入失望的境地,但生活还得继续,研究不能停滞,科研者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选择屡败屡战。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江老师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相关书籍,培养学习的驱动力。“成功离不开机遇,机遇往往青睐于有准备的人。”他希望学生利用宝贵的青年时光发展自己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攫取更多知识财富,继往开来,不断追求。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江老师在科研上坚持把思想摆在第一位。他强调,“思想”源于思考,思考离不开学习,只有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才能汲取大量知识养料,促进思考。与此同时,他引用毛泽东“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的话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科研既需要“天马行空”的思想,达到思想的高度,又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他正是通过反复进行实验才得以取得巨大的研究成果。 成功来之不易,实验伴随风险。有一次,江老师在做实验时,高压气体突然泄漏。他连忙用扳手将螺丝拧紧,但不料实验中的酸溅到手上,表皮立即变得生硬,后来竟脱落了。“当时手可以动,却没有知觉了。”江老师说道,“经过这次后我变得格外谨慎小心。”他叮嘱学生做实验要注意安全问题,切不可粗疏忽大意。 工科重在实践,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江老师带领学生实习时,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了解,教导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热衷科研,认真教学 江老师极为重视科研工作,他认为大学与中学不同,大学是一个开放式学术殿堂,教师应多吸纳前沿科技知识,沉潜于科研之中,通过科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开放的知识体系,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完善。江老师时刻关注技术更新和学术动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精神,同时在课堂上,他有针对性地将科研成果向同学们讲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深化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使他的课堂具有专业型又不失趣味性。 在同学们眼中,江老师是个公平公正的好老师。他做事不偏不倚,待人一视同仁。他相信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鼓励同学们发展兴趣,提升能力。江老师谈到他之前的一位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一直从事有关中介的兼职,但在他眼里这位同学拥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和年轻人勇敢无畏的拼劲儿,并且一直关注着他的发展,毕业之时,这位学生也在这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江老师说,也许我们不一定将来都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不过在大学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能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也是一种成功。 江老师感谢学校对科研项目给予的各方面支持,在谈到今后的计划时,他坚定地表示一定坚持完成科研项目,争取实现进一步突破,他会不断的探索,在科研道路上一直执着向前。 (编辑:新闻中心 文:李金津 黄婷)
发布时间:2016-10-21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