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潍院人物

筑梦数海扬帆远 科教并航创辉煌

——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获得者宋世禹

发布时间:2024-06-05

宋世禹,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学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随机过程理论及其在金融衍生品定价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3篇、SSCI论文7篇,担任JournalofFuturesMarkets、Quantitative Finance和《工程数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匿名审稿人。2024年2月,他的科研项目“斜跳扩散过程的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资助。

斜跳探索显锋芒  科研路上无畏难

在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里,宋世禹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精神,默默耕耘在现代随机过程理论与金融应用的交叉领域。他表示,自己的科研生涯是一段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未知的旅程。自南开大学起步,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以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深造,宋世禹的学术之旅宛如一幅不断扩延的探索图谱。他不仅在现代随机过程理论的深海中破浪前行,更将这些理论的灯塔照进了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实践,为风险管理筑起坚实的防波堤坝。

宋世禹表示,“现代随机过程理论及其在金融衍生品定价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向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极具现实意义的学科前沿。在科研的风雨兼程中,他从不畏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始终坚持“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科研理念,深入探索“斜跳扩散过程”,不仅在理论上填补了随机过程应用的空白,更在实践中为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模型。

“虽然探索过程充满了困难与煎熬,但成功的那一刻我非常开心,这就是属于科研人的乐趣。”宋世禹说,“斜跳扩散过程的研究”是在先前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宋世禹在随机过程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类样本轨道连续的斜扩散过程,但在将模型应用于金融市场时,他发现轨道不连续的斜跳扩散过程能更好地刻画金融资产价格的跳跃现象,而这也极大提高了研究难度。研究过程中,需要证明多个六阶含参量矩阵的非奇异性无疑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研究难度,宋世禹通过坚持不懈的尝试与努力,终于在繁杂的计算中总结出规律,得到了所需的结果,突破了证明六阶含参量矩阵非奇异性的难关,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论文发表,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天元基金项目的获批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院撑伞助成长  基金申报结硕果

科研之路非一人所能行远,项目的成功获批也并非个人努力的结果。学校不仅在科研上为青年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撑,还全方位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悉心栽培,为大家能够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科研项目申报过程动辄历时数月,从申请书的精炼到研究内容的优化,从文献调研到申报材料的精雕细琢,每一步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与汗水。

宋世禹表示,从项目筹备初始,学院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就申请书的内容撰写、主题凝练、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指导,他在申请书的选题与论证、科学问题属性的凝练、专家反馈意见的解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更有信心投入到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去。

宋世禹认为,科研灵感的产生往往来源于学术交流时思维火花的碰撞。在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优良教风和良好科研氛围下,通过参加专家学术报告、青年博士论坛以及数苑大讲堂等活动,宋世禹在自己的学科上深入探索,求真知,每一次的智慧碰撞都让他思路更开阔,科研视界更宽广。这些宝贵的交流经验,为他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活力。“项目申报过程虽然艰辛,但每当遇到困难时都会得到学院领导及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我感到无比温暖和自豪,正是这股强大的后援手,让我在申报的过程中,面对挑战时有力量,面对困难时有勇气。”宋世禹感慨地说。

数析讲台耕智慧  严谨热忱育栋梁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宋世禹秉持“严谨治学,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以数学为舟,科研为帆,教学为舵,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基础课程《数学分析》的主讲教师,宋世禹深知责任重大,这门课内容多,难度大,并且是学生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所以在每节课前他都会做足功课,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反复研究讲授环节,确保每一个数学概念都能被学生准确理解。宋世禹谈到,他的导师曾对他说,对教学要有敬畏之心,他一直牢记这句话,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从不敢怠慢。此外,课堂上宋世禹尤为重视板书与课堂互动,他认为这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还能提高学生听课专注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并重,课堂的每一分钟皆珍,板书皆金,为了严格把控课堂时间,完成板书过程,宋世禹通常在备课时在稿纸上反复演练。他相信,板书在稿纸上的每一遍,都是对课堂时间的尊重,对学生的负责。宋世禹以板书的深、育教的宽、以教的严、铸学的精,将《数学分析》这一看似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有趣。

备课时的严谨,授课时的热情,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使宋世禹深受学生喜爱。在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2级1班姜之鹏的印象中,宋老师是一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耐心负责的好老师。他说:“宋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课堂上专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解知识点,不会浪费一分一秒,课堂时间把控严格,从不拖泥带水,板书工整,逻辑清晰,感觉就是一气呵成。”他最喜欢宋老师对于数学分析中定力证明过程的板书分析讲解过程,跟着老师的思路一直往下走,刚开始可能有点吃力,但后面得出结论就好像拨云见日般明朗且激动。

而同班的林琦却表示,宋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热情十足,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的老师。她谈到:“宋老师平易近人,和学生的相处就像和朋友一样,课堂上他总是笑脸盈盈地问我们听懂没有,然后耐心地为我们解决疑难,宋老师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藏着很多宝藏,我们都知道那是他的备课笔记,他每次课下都会把当堂课的备课笔记发到班级群里供我们回顾复习。我特别喜欢听宋老师讲例题,因为他总是能给出许多与众不同的解法,提供多维度的思路,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

宋世禹坦言,“教学相长”并不是一句空话。在教学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谛,他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反哺了自己的科研工作。通过教授基础理论,他深化了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进而促进科研工作的进步。在他近期研究随机动态产能下公司最优采购问题时,关于模型比较静态分析的数学证明就巧妙地运用了课堂中多次讲解到的隐函数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他将复杂的数学理论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既教会了学生如何解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也让自身专业知识得以不断精进。

宋世禹的科研与教育生涯,是一段不断求索、勇于攀登的旅程,展现了他在学术追求与人才培养上的执着与热情。每一次的成功与挑战,都凝聚着他对数学的热爱、对科研的坚持,以及对学生发展的深切关怀。向着数学的深处继续航行,引领学生一同探索数学的奥秘,发掘更多前沿的研究课题是他的人生目标,而他也正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目标和追求。

(李娟)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潍院小程序

地址

主校区: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安顺校区: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卧龙西街2829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6-8785100 招生电话:0536-8785670 0536-8785173

邮政编码:261061

建设维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