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首批支持单位,计算机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地方性”和“应用型”两个基点,突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持续建强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2021年,计算机工程学院围绕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扎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目前,学院全部专业都有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或者开展“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贯通培养。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专业与青岛英谷合办;网络工程(校企合作)专业,与北京达内集团合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专业与淄博市工业学校、软件工程(3+2)专业与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贯通培养。
2022年,根据新工科发展需求,新上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目前,学院正与北京华晟洽谈共建该专业事宜。
努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拥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人。
制定了《计算机工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与达内集团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外聘企业教师达45人。专任教师中的硕博占比已超过90%,实践经历教师占比已达50%以上。
持续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注重一流专业建设。目前,学院拥有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省应用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
注重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已建成包括省一流课程、省精品课程在内的省级以上课程24门。与行业企业联合出版教材6部。
注重办学条件建设。学院现建有校外实践基地40多个,拥有山东省智能物联与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省级以上科研、教学中心。
对标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以实践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体系,所有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比均已超过30%的要求。
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和春季高考招生,年度培养规模已占学院招生总规模的30%以上(要求20%)。2021届、2022届的毕业设计实践类题目占比分别为 92.7%和95.8%,已满足相关建设要求。
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设置了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IT创新协会。2017年,协会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打破国际超算单项世界纪录,获最高计算性能奖。2018年协会获批为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去年9月,市长刘运来学校检查指导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给予了充分肯定。2021年,学院累计参加学科竞赛560人次、创新创业比赛1000多人次,达到了参与率的建设标准。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小组,2021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56%。
全力提升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项目。2021年以来,横向课题开发规模和经费均稳步提高,横向经费占比已达70%以上。
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2021年以来共派出7人次参加国内访学、33人次参加行业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19人次参加学术会议,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4人次。
积极打造专业办学特色。积极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挖掘专业特色,成功打造了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二三四五”IT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相关成果2018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2年,计算机与工程学院要按照指导标准和建设任务要求,制定学院的“十四五”规划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逐步改善年龄和学历结构。目前,学院95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的46人;35岁以下仅3人;博士仅有16人。老龄化情况严重,高层次青年人才严重不足。
积极推行“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2022年新增“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新派出22人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承担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占比。
进一步挖掘专业特色,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经费规模和标志性成果产出,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要求。
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规模,使立项、获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鼓励和引导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王成端)
_Weiyuan news
微信公众号
潍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