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启金,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学校2021年教书育人标兵。现任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会员,《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等26家国际期刊审稿人,山东省环境影响评价和危险废物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潍坊市政府立法和重大行政决策审查专家。多年来讲授《有机化学》《现代分析技术》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多次获评优秀教师。此外,耿启金老师组建了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团队,主持或完成的项目有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等7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
浓浓师生情 落红化泥亦护花
“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这是耿启金为师多年的追求。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耿启金老师秉持着把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学好的原则,带领课题组开展了特色课堂,在耿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就拿‘现代分析技术———核磁共振谱———磁的各向异性概念的讲述’的例子来说,化学位移随着相连电负性基团的吸电性能增加而增大,这是基本规律,然而烷烃、烯烃、炔烃H核磁化学位移存在不规律问题。”耿启金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引入新的概念———磁的各向异性。然后与学生互动:“寻求磁感应的产生原因与表示方法?”“回顾磁感线是矢量还是标量?”一系列的知识驱动带领学生走进深入探索的世界。耿老师强调,该方法突出“诱导”,即先锁定问题的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动学生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实现温故知新。课堂融合学思互动和文化元素,不仅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耿老师在课堂上是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良师,在课堂外是可以和学生推心置腹攀谈的益友。“针对很多同学对未来很迷茫,对考研不了解,对科研工作不入门等问题,我们都会在实验室进行一番肺腑之谈。”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同学令耿老师印象深刻。“在实验课上,别的同学都在忙着做实验,她却不认真,开小差,我当时非常生气。”可即便如此,耿老师也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她,而是课后把她留在实验室,跟她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从家庭生活、大学生活、未来规划等侧面了解了她的基本情况,最后留给了她几个问题:第一,你作为家里的长女,你知道你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是什么?第二,你知道你的改变对你家庭有什么影响?第三,你知道你应该如何改变目前对学习不感兴趣、缺少自信的现状吗?经过耿老师与她近2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她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后期成绩上和思想觉悟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21年毕业后考取了家乡的事业编。
耿启金老师是一位智者,他的一切教学成果是他的智慧结晶,他也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他不仅是智者,更是一位“行”者。他对学生的付出不只是局限在知识的传教上,更多的是实践与躬行,是用实际行动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错路。
殷殷奉献心 儒者望重德更高
耿老师虽然是一名专业课老师,但他在学生管理方面依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觉得帮助学生考研、就业也是我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耿老师说道。
曾是耿老师课题组的2015级的苑兰杰同学,后来由于课程冲突等因素,从课题组退出了,但在她考研遇到瓶颈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了耿启金老师。“我当时看她非常着急,也很无奈,我也感到担心和同情。既然她能找到我,这就表明她信任我,既然她信任我,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给她提供帮助。”耿老师说一不二,没有因为苑兰杰同学已经不是他课题组的学生而置之不理、借故推脱。他在第一时间安慰失落的苑兰杰同学,积极为她寻找资料联系学校,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帮助她。最终,苑兰杰同学被北京化工大学顺利录取。“知道结果的时候我们都激动地快流泪了,真为这个孩子感到开心!”耿老师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
耿老师认为,为人师者就要做到在其位谋其职,生而为师,就要对得起教师这份职业。在学业和就业方面,耿老师认为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技能。
在学校里他是同学们敬爱的师长,出了校门,耿老师热衷于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耿老师认为服务社会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一部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是高校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一直觉得为地方企业做点实事,让我们所学、所知有所用,体现知识的价值,是服务社会的本质。”除此以外,耿老师还谈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服务社会能够学习一些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能够让我们的知识更加“接地气”。
“今年潍坊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我院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就是因为我们刻苦研究,获得了企业的认可。”耿老师说道。此前,耿老师提出的扶贫先扶志的思路与企业目标不谋而合,从而达成了设立胜达科技奖学金的意向,并于2021年3月举办了胜达科技奖学金设立大会。
耿老师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社会中学习。“刚开始接触服务社会工作的时候,啥也不懂,意见都不知道怎么写,于是就跟别的专家学,找导则看,慢慢自己也变成专家了。”耿老师并不想止步于自己的博士学识,因为学无止境是他毕生的追求。耿老师总是以一种求学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敢说敢做,用热心奉献社会,用真情回馈学校。
漫漫科研路 坚持与热爱同行
作为师者,耿老师尽心竭力;作为科研工作者,耿老师百折不挠。聊到科研,耿启金老师侃侃而谈。早在耿老师读博期间,他就自主研发了流化床净化VOC设备并申请了专利。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流化床难于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通量较大的现状,也不适用于湿度较大的情况。于是又做了创新设计,申请了新的专利———射流强化列管式流化床光催化处理工业废气装置。该装置基本解决了前一设备存在的难题。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满足国家及地方最新环保排放标准,耿启金老师带领团队对VOC设备做了最新设计。研制陶粒高温无明火碳化VOC炉,开发了有机废气治理新工艺———过滤+多孔陶粒吸附脱附/冷凝回收/陶粒高温碳化VOC设备实现了车间排放废气有效处理,达到了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规排放标准,同时最大限度减轻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阻断了活性炭吸附造成的危险废物的产生和RTO、RCO等设备存在爆炸安全隐患的途径。这一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潍坊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VOC治理,并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180万元的资金支持。
科研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研制过程中也屡次碰壁,比如设备与生产实际不符合、设备处理效率不稳定等。令耿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今年6月底在潍坊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安装调试时,遇到的吸附不稳定的问题。当时适逢夏季高温,陶粒吸附效果不好,VOC总体去除效率得不到保证。耿老师的课题组成员和设备生产方不顾炎热,深入到生产区域逐个排查各个环节,最终找出问题的核心,重新设计方案,解决了设备运行不稳定问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耿启金老师对待科研严谨求实、与时俱进的态度深深影响着他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耿老师认为团队建设绝不是简单的人员组合,它的意义在于集合一群有共同科研情趣的人,依靠大家的情趣和志向团结在一起做科学研究相关的事情。耿老师的团队工作以理论研究为切入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落脚点,以培育骨干人才为工作重点,依托潍坊学院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组建了碧水蓝天战略联盟,实现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新目标。这支拥有19位博士、依托16家企业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实现了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创造出斐然的成绩。近5年完成和在研项目合计25项,科研经费达到5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1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Top期刊论文3篇,SCI一区3篇,二区3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件,出版学术专著2部。待产业化项目有涡流耦合液膜同步除微尘脱硫脱硝设备与技术、污泥/工业碱渣综合利用制作陶粒技术与工艺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科研之路,耿启金老师带领团队,保持专注,不断摸索,在砥砺中前行,探索科学的真谛。前路定不是坦途,但心怀信念、肩担责任,定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科研这条路上奋勇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耿启金老师深谙其道并以此为训,在工作和教学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无尽教育的轮回中,用自己那颗教书育人的初心,照亮无数学子前行的路。
(文:王绍莲 崔鸿茹 编辑:王珍)
_Weiyuan news
微信公众号
潍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