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评选活动中,我校教师教育学院的魏晨明教授成功入选。
魏晨明,教授,现任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同行评议专家、全国教育大会“山东宣讲团”成员,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专家,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支持专业———小学教育负责人,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学名师,潍坊市教育系统“立德树人”优秀教师。他从教32年来致力于教师教育的改革推新,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其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深受学生喜欢。
爱上就是一辈子
三四十年前,人们并不是那么热衷教育行业,况且当时的魏晨明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并没把教师看做自己的理想职业。起初,他选择就读师范专业更多是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甚至在就业过后也几次考虑过要不要转行,但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真正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这个改变他看法的契机,正是他在昌潍师专附属中学任职班主任时出现的。
昌潍师专是潍坊学院的前身之一,那时候昌潍师专还有个附属中学。魏晨明老师在学校教务处工作6年后,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附属中学担任教务主任,他又主动请缨,兼任了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一门思想政治课程。学校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刚接班时,整个班里级部前10名的同学寥寥无几。魏晨明老师没有气馁,他把学到的教育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中考时,情况已经大有改观。从考不上高中,到考上高中,可以说很多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因此改变了。“不光是一个孩子,可能一个家庭,他们子女的命运都会因此改变。”魏晨明突然意识到了教师职业的意义所在,从此爱上了教师这一职业,而这一爱不要紧,魏晨明这个名字一辈子都和“老师”这个词分不开了。
教育学家顾泠沅曾经说过:“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魏晨明亦是如此,直到现在,他还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备课。为了改变同学们“任你东西南北风,我独自空山中”的上课到人不到神的状态,魏晨明在自己的课上加入了很多“包袱”,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由于每节课都有150人左右,没法做到“因材施教”,也无法关注到每位同学的成长,魏晨明觉得有些遗憾。2014年至今,他共讲授理论课程5门,同时还积极参加课程设计、微格训练、毕业论文与设计等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年平均教学工作量499学时,大大超出学校年平均教学工作量280学时要求,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评价当中,他总能得到“优秀”。
儿子成长的过程,让他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2003年开始,魏晨明带领潍坊学院“家庭教育研究”团队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家庭教育学》,宣传和普及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优生、优育知识,听课人数到5760人次。“这堂选修课的作业很有意思,是给父母写一封信,并且需要家长的回信。”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的丁梦琪同学说。课上,学生撰写家书《给父母的一封信》近6千封,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但提升了人文素养,而且对父母的理解也更多了。
通过《名师成长研究》选修课,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宋树峰同学成了魏老师的“忘年交”。“魏老师的课很有趣,听课的人非常多。有一次上课正好遇上迎新晚会,只有我们几个学生,但魏老师还是认真地讲完了整堂课。”宋树峰回忆说,“魏老师的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只要教室里还剩下一个学生,我也会讲下去。’”了解到宋同学是师范生后,魏晨明不光跟他热情探讨教学问题,还把自己的著作《名师专业化成长理论与实践》赠予他,希望能对他的教师职业生涯有所帮助。“我会努力成为像魏老师一样的老师的。”宋同学坚定说。
像晨光温暖学生
春日的清晨,一缕缕晨光陪伴魏晨明开启忙碌的一天。晨光最好,温暖且给人以希望。人如其名,魏晨明正是一位如晨光般温暖的人,他用自己独特的智慧,照明了一颗又一颗迷茫的心灵。
一位来自四川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渐渐难以自拔,学业也荒废了,甚至一度产生了辍学的念头。魏晨明老师听说后,立即找到这位同学,语重心长地和他长谈。魏老师明白他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理解和疏导,于是,魏晨明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对生命、责任、未来的看法,并帮助他规划接下来的方向。经过他的耐心疏导,这位同学重新燃起了希望。在毕业典礼上,这位同学紧紧握着他的手,多次欲言又止,泪水夺眶而出,最终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的,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魏晨明用真心换真心,为无数学生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夏晓军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在她3岁时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撒手人寰,她只有和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12月的风肆虐得很,但那时的夏晓军同学依然穿着那件单薄的褪色上衣。魏晨明发现后,想都没想就把妻子刚刚买来的新棉衣送给了他。窗外凛冽的寒风依然肆无忌惮地吹着,但魏晨明却仿佛感受不到寒冷,因为只要学生不受冻,他心里就暖和。这么多年过去了,谈起夏晓军同学伸出被冻得发红的双手颤抖着接过棉衣的那个瞬间,魏晨明的脸上仍然是抑制不住的心疼。
从1989年至今,魏晨明已经从教32载了。回首32年,其中滋味颇多,但魏老师直言自己一直有一件憾事。
事情发生在魏晨明刚到中学工作不久,他的班上有一个特别顽固的学生。那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可是心思不学习上,上课总捣乱。不服家长的管教,魏老师的屡次好言相劝,耐心疏导也都没起作用。看着油盐不进,一点都不把自己的未来当回事儿的孩子,魏晨明一时气不打一处来,踢了他一脚。“脚踢出去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真的,太后悔了!”至今回想起来,魏晨明还是非常遗憾和自责,“不管怎么说,都不应该体罚孩子啊。”魏晨明学教育学出身,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怕这一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可逆的消极影响。魏晨明马上召开了班会,在班会上非常诚恳地向那位同学道歉,并走到那位同学的课桌旁向他深深鞠了两躬。当他鞠完第二个躬时,教室内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也许正是这一脚和两个躬的作用,那位同学并没有像家长所担心的那样走上歪路,孩子的父母都非常感谢他。尽管如此,这一脚成了魏晨明心中的心事。
我校的李建礼教授曾经这样评价魏晨明:“晨明将自己的全部感情和心血宛如缕缕晨曦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生活中的乐趣,体验到了人生进步的快乐。”
他见过凌晨三点的景色
凌晨三点,整座城市都静了下来。魏晨明房间内静悄悄的,键盘的敲击声显得特别清脆,大半夜翻身下床伏案写作对他来说是常事。为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新思路,就算是半夜里他也要起床把它们记录下来,妻子都说他像“走火入魔”了似的。“教育科研是个冷板凳,只有抓住灵感出现的瞬间,才能把这个板凳坐住了。”魏晨明如是说。
虽然他的每堂课上都能满满当当地坐上一百六七十学生,但是他却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他希望通过写作的方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以此来启迪更多有志于成为人民教师的青年。
魏晨明深知做学问不是靠空想,要做好就必须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作为一名教育学老师,对教育的探索是本职工作,对教育的探索永无止境,值得我去学习一辈子”。在魏晨明看来“研究”的英语单词“research”,足以阐释实践探索对于做教育研究的意义,“search”是寻找,“re”是不停地找,只有不停地探索,才能在研究到教育的规律。为此,他可是下了不少苦功夫。白天要上课,要做好学院内的管理工作,下班后还要仔细研读教材打磨好教案,写作就只能安排在深夜了。他埋头于图书馆中爬梳剔抉,顾不上看月色美不美;夜深饥饿了,就啃方便面充饥。橘色的灯光陪伴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夜,他常见凌晨三点的世界,却始终没顾得上看看外边的景色。年迈体弱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不影响儿子工作,毅然回到了乡下老家……
但凡取得辉煌成就的人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忘我地耕耘、穿凿。如此,再干涸的地方也能凿出深井来。《大众日报》文体部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逄春阶先生被他的精神所打动:“晨明兄失志名师专业化成长理论与实践探索,他在进行‘深井式’掘进,而不像一些浮躁学者的‘浅坑式’研究,耐得住寂寞,在教育研究园地里埋头耕耘,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须臾不离。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
2014年以来,魏晨明出版了《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当代社区教育管理新视野》等教材和著作1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CPCI-SSH检索论文2篇;主持省级课题4项,其中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动机需求的大学生学习指导实验研究》1项(2015-2018)、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项目《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项(2016-2018),省社科普及、省教育科学规划科目各1项;获奖4项,山东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普及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黎明时分,“晨”光蓄力,皎皎月“明”,他就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风景。32年如一日的教学探索,32年的播撒晨光,32年亲育桃李,魏晨明如清风明月一般,默默滋润着学生的成长。
(编辑:新闻中心)
_Weiyuan news
微信公众号
潍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