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实干开新局 改革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2-24

2025年学校教学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及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核心主题,以提升深化产教融合和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抓手,以提升育人质量与效能为核心,强化内涵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针对审核评估报告和专家访谈提出的问题以及学校自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细化任务分工、整改措施、整改成效和进度安排等,对存在的问题逐一销号,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发展行动。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包括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公共选修课程、推动人工智能专业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加快高水平人工智能课程和教材建设,全面打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等。全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落实学校专业动态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做好专业“减停并转”工作,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师范”专业特色建设;持续做好专业认证工作,两个师范类专业通过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同时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两个工科专业获得认证受理;全面推进辅修专业和微专业建设,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办学活力。充分发挥2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和4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的示范作用,推动产业与专业深度融合,不断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对接,所有本科专业100%实现校企校地共建,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共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示范区)、高层次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平台。

强化有组织的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和教学研究工作。按照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三个类别,组织培育成果团队科学制定工作计划,明晰责任单位与任务分工,确保培育成效。邀请资深专家对培育选题、培育方案和任务书进行持续论证打磨,切实提升培育质量,用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对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作用。聚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高水平教学赛事,深化教学比赛对全校教师的影响力,以教学比赛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励不少于15项。要大力推进品牌课程和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根据最新教学理念和学科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材编写水平,建设高质量课程资源。加大力度推进智慧课程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数量达到10门;年内出版教材20部以上,国家规划教材和省一流教材数量达5部以上。

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模式,全面开创招生宣传工作新途径、新局面。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实验班形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学校层面按照培养类型和发展方向,打造“理工实验班”“文史实验班”“师范实验班”等类别品牌班各1个,同时各学院开展院级卓越人才培养。强化资源配置,建设适用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学术创新平台。学生学分获取多样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允许学生通过特色项目(如科研实践、竞赛获奖)获取学分,打破传统课程修读限制,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

面对2025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教务处全体人员将强化责任担当,以责任压实凝聚攻坚合力,确保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聚焦学校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指标,采取挂图作战、动态跟踪的方式,推动指标落实落地,着力打造学校教学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文:侯金奎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珍)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潍院小程序

地址

主校区: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安顺校区: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卧龙西街2829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6-8785100 招生电话:0536-8785670 0536-8785173

邮政编码:261061

建设维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